申通公司:把空調過濾網替換為空氣過濾裝置
地鐵車廂的空氣質量是乘坐地鐵的上海市民日常切身感受到的局部小環境。日前,承擔上海地鐵建設運營的申通公司和市環保局對上海市人大代表李健提出的“關于改善軌道交通列車車廂環境空氣質量的建議”給予了“解決采納”的積極答復,申通公司透露,其將著手研究將列車空調過濾網替換為空氣過濾裝置,以提升上海地鐵車廂空氣質量。
車廂PM2.5較高有害人體
在新天地附近CBD上班,家住閔行區的上海市民劉小姐坦言正在考慮提早自己的乘地鐵時間,她表示自己每天身處高峰擁擠時的上海地鐵車廂,感覺很多時候車廂內空氣比較渾濁,有時甚至感到很悶,體感不適。
“上海地鐵對列車車廂空調管道定期清洗消毒的時間較長,據調查原列車車廂空調管道清洗消毒時間為2年一次,自2014年起改為5年清洗消毒一次,這與公共場所空調設備清洗消毒的標準相差甚遠,也非常容易造成空調管道滋生細菌,污染環境,危害乘客身體健康。”上海市人大代表、瑞金醫院盧灣分院消化內科主任、主任醫師李健指出,雖然為保證列車空調的潔凈和作業正常,上海地鐵列車會定期對空調濾網進行清洗和更換,但是存在的問題也不容忽視。
2014年1月9日,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在上海地鐵的車廂內測試PM2.5數值。當日,潘石屹用一個“機器”測試上海地鐵車廂內的PM2.5數值。他乘坐地鐵2號線,從虹橋2號航站樓起始測試,至靜安寺站結束測試,沿途共測試14次,PM2.5數值為36至54。
在李健看來,如果地鐵列車車廂PM2.5的濃度長時間高于10微克/立方米,尤其是在人員擁擠且處于封閉的列車車廂內,這將對人體健康有影響,應引起有關部門和上海申通地鐵集團有限公司重視。
呼吁制定相關標準
身為一名醫生同時也是一名上海地鐵的普通乘客,李健表示,上海地鐵已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城市地鐵系統,他呼吁,上海市有關部門應盡快制定地鐵列車車廂內環境可吸入顆粒物質量標準,必須合理設計地鐵通風空調系統,利用人工方法對地鐵內的溫度、濕度、有害物濃度和空氣流速等進行控制,為乘客提供健康的乘車環境。
李健建議,按照《上海市集中空調通風系統衛生管理辦法》規定,申通公司應保持對地鐵各車站空調通風設備及管道系統每年全面清洗,以確保其衛生清潔符合標準。申通公司應對地鐵列車車廂的空調設備及通風管道參照有關規定每年進行全面清洗和專業機構的衛生學檢測。另外,李健還建議上海市疾控中心實施地鐵列車車廂公共場所的空氣質量監測,保障乘客安全的合法權利。
將替換為空氣過濾裝置
“隨著市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上海軌道交通路網的逐漸擴大,乘客對車廂空氣環境的質量越發重視。”申通公司表示,地鐵列車作為上海城市交通工具,站間距較短,平均每2分鐘一次開關門帶來了空氣的內外交換,是移動的開放式空間,因此車廂內的空氣質量特點類似于地面公交,較難做到精細化控制和精確檢測。
申通公司介紹,為凈化車廂空氣,申通公司每月一次更換列車空調濾網,并定期對空調出風口格柵及風道口進行清洗。在列車架修、大修中會再次對列車風道進行全面清洗,清洗完成后再請第三方檢驗機構對空調出風口的積塵量、細菌總數、真菌總數、致病微生物等指標進行檢測,并出具檢測報告。如若發現細菌超標情況,申通公司會再清洗并采取相應整改措施直至車廂空氣質量達標。
另外,申通公司為提升乘車環境和站務人員的工作環境,現已完成了對全路網所有隧道的清洗工作,從源頭上進一步改善空氣質量。
申通公司透露,其準備著手研究將列車空調過濾網替換為空氣過濾裝置,進一步提升上海軌道交通的車廂空氣質量。 |